我们开始“服毒解饥”和“温水煮青蛙”了

时间:2022-09-07 点击次数:1408


 

中国作为公认的农业生产大国,土地的耕作和肥料的发展历程似乎可以作为一本传承千年的史书。如果以肥料为依据,可以将农业划分为不同时期,但不论是原始农业时期、还是铁犁牛耕的传统农业时期……这些传统而又朴实的劳作和肥料的生产、使用方式都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华夏民族。

一、农业史与肥料

1.原始农业时期——草、木、灰

耕作时人们会先用石器等砍伐地面上的树木上的枯枝,然后将这些草木聚集在土地上面,把它们晒干后用火焚烧,焚烧后下面的土地会变得松软,再将焚烧后的草木灰作为肥料进行施肥,不断地打理后这片地就可以进行耕作。

2.传统农业时期——农家肥

这一时期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生产经营。没有使用合成农业化学物资,充分利用农家肥进行地力培肥,使土地更适合耕种,也延长了土地的使用寿命。逐步形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

3.现代农业时期(石油农业)——化肥

石油农业的兴起也不过是近代一两百年的事情,它几乎是跟工业革命同时诞生的,也可以说工业革命带动了农业革命,在我国人口大量增加和工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要满足人们能吃饱,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以保证作物增产,保证人民有饭吃。

祖祖辈辈对农业科技的探索从未停歇,而我们作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受益者和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发扬它们。

现今当下,小时候的味道消失了,水果不甜了,蔬菜没有菜味了,以前不曾经出现的怪病多了,突出表现在儿童性早熟、抑郁病、多动症、男女不孕不育症、肥胖症、白血病、各种癌症等集中爆发;特大干旱、旱涝急转、罕见暴风雨()、沙尘暴、低温冰冻、高温酷暑、泥石流等为主导的极端异常天气与自然灾害的频现高发等等。

二、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为天下大事

《中国的粮食安全》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更加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放心”。初心不忘,人民至上,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人民获得更多福祉奠定坚实根基。

吃得放心从何来?

今天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农业种植已经能让我们“吃得饱”,但更重要的是“吃得放心”。

(一)自有化肥施用以来,作物产量大幅度提升了,让我们吃的饱了。但是连年持续高频率使用化肥(蔬菜一季频繁追肥好几次等等),造成了土地板结、土壤酸化、重金属超标等土壤问题。当前,全球33%的耕地退化,我国耕地等级总体偏低,质量欠佳或较差,60%以上耕地无水源保障;40%以上土壤出现退化现象,中低产田占比高达 71%。更重要的是污染,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我国近2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约20%耕地土壤污染物超标,约1300万~1600万公顷耕地受化学农药污染。

(二)土壤营养失衡、被污染、它“生病了”,在这样的土壤上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孱弱,稍微不注意作物就生病了,农药成了作物的“保命”药。据统计,为了生产食物、储存与加工食物,人类发明了数万种化学物质(初步查明农药种类约3万种,食品添加剂约3万多种)

(三)有人说“不能不喷农药、否则蔬菜减产达到45%-60%”,有人见了虫子就杀,没有了昆虫授粉,有人又发明了催熟激素,使得某些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草莓、西瓜等单性结果。有人怕作物半途得病颗粒无收,每7天喷一次农药用于保产,有人泛滥使用各类激素,作物长得更快了,水果和西瓜也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光鲜了,可口感却没有;有人觉得水果不甜了,开始对“症”使用增甜剂。

三、解毒解饥

(一)在蔬菜、水果等作物生产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造成肥料养分的损失,还会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从而使植物体内堆积过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当人食用这种含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农产品后,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会与胺类结合,形成一种N-亚硝基的化合物,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癌变

(二)为确保农业丰收,每年约有21万吨近400种农药加工成1000多种剂型施于农作物,居世界首位,由于使用农药每年减少了15%左右的农产品损失。

但农药使用量及品种的不断增加,加之有些农药不易分解,如六六六, DDT 等,使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动植物体内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与食品安全。

(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环境因素约占80%;在环境因素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约占80%;而在有毒化学物质中,有毒有机物(主要为农药)约占95%以上。

(四)我们在长期背离客观自然规律、急功近利的农业发展下,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污染了沃土,蚯蚓们失去了繁衍生存的条件,我们的土壤正迅速板结和日渐贫瘠,庄稼疾病百出,艰难生长,瓜果蔬菜有残留毒害

人、禽、畜们每天都在“服毒解饥”;生产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过程中,空气、水源和土地又被不断地一次再一次的污染。人、禽、畜这些地球生物们的健康和繁衍,也像蚯蚓一样面临着危机。

四、意识到“温水”了吗?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人类的共识了,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大导致气候变暖,今年四川重庆的极端高温天气已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气候变暖的可怕。

今年夏季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长江和嘉陵江水位明显降低,一些本来淹没在水中的地方裸露出来,很是罕见。不少市民和网友用“嘉陵江都被晒干了”来表达今年天气温度之高。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导致作物减产,农民无法劳作。杭州持续不断的高温,西湖龙井叶片出现日灼病,一捏就碎,将导致西湖龙井茶的产量骤减。

3060”双碳背景下,农业农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上产生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占全球总碳排放的12%左右。化肥施用及农林秸秆的腐烂发酵会排放大量的氧化亚氮,而氧化亚氮属于烈性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CO2)温室效应310倍!

在“高温”的警示下,我们更加意识到,农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粮食安全,更是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土壤、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农业科技——有所作为

四川战友兴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四川壤汇科技公司集碳纳米有机肥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成果转化于一体,专门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致力于农村农业提质、增产、降本、增效、改良土壤、农业碳汇开发,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3060”双碳目标实现。

四川战友兴农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壤汇科技有限公司树立科学可持续的“五大”发展新理念并一以贯之,高标准创建一批种植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量提升、低碳排放的现代化低碳生态农业基地,由粗放种植方式向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种植方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生产和促进“农业增效、农田固碳、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积极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把农户紧密联系起来,打造百强“低碳生态农业基地”,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花钱都买不到的施肥技术,一定要学会!

下一篇: 市场虽好,但是小心有机肥“耍流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