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与碳的关系

时间:2021-03-06 点击次数:2906


 

        编者按:现转发一篇来自网上的文章,以下这篇文章的原理是对的,但却偷换了概念,把碳物质当成碳养分了。凡是有机物都有有机质,很多有机物的有机质都高;有机质是碳水化合物,都有碳物质(无碳不成有机质),但这些碳物质不能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利用,不起作用,这是教科书一直肯定的。历史以来,没人能把这些碳物质转化为碳养分,所以世界上没有碳肥,而土壤和植物最需要、最缺的是碳养分,几千年以来,植物获取碳养分的唯一通道是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养分,但因它的浓度太低,远远不能让植物吃饱。中国人率先挑战碳肥,自主研发生物碳肥,但仍有局限,就是没人去想把生物碳肥做成像化肥那样的速效高效有机肥料(至今百度上查不到速效高效有机肥料),而我们公司生产出了速效高效的有机肥料,并且被实践证明了它的存在,为世界贡献了创新技术。


有机质与碳的关系

        碳是一种神奇的元素,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

      土壤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王国,居住在里面的部落包括土壤动物(如蚯蚓、跳虫、螨虫等)、真菌、细菌、病毒等数以百万计的生物。这些生物体吃什么呢?答案是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动植物残体(枯枝落叶、根系、根茬等)及其分泌物是土壤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动植物残体会被很快地分解殆尽。为了长期生存,土壤微生物会把动植物残体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腐殖质),长期保存在土壤中,然后再缓慢释放,供微生物享用,并等待下一次动植物残体的到来。因此对土壤生物来说,动植物残体是新鲜但无法长期保存的粮食,而土壤有机质是可以长期储存但只能缓慢释放的粮库。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处于不同分解阶段死亡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也可以说是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土壤肥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无论是动植物残体,还是土壤有机质,能成为微生物食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们都是富含碳的有机物。碳元素一般以动植物残体的形式进入土壤,经过复杂的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过程,大部分分解成CO2排放到大气中,最终只有很少量的碳进入到土壤有机质中而长期保留下来。如果土壤碳入不敷出,土壤肥力会显著降低,从而影响粮食安全;


      达·芬奇曾说过:“我们对脚下土壤的了解,远不及对浩瀚的天体运动了解得多”。


      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比较低,除东北黑土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可达2.5%~7.5%外,像华北、西北地区大部分低于1%,华中、华南一带水田有机质含量稍高,达1.5%~3.5%。

      所以,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决定着农作物的产量,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大家都可以重视起来,尤其是大棚作物土壤板结,地硬,根系不好等情况,可以以此方法来改善!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机碳的区别
      1、组成不同。土壤有机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2113的各种有机质,包含有机碳。土壤有机碳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2、范围不同。土壤有机质比土壤有机碳的包括的范围大一点。 3、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4102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4、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化学量度,土壤有机碳占土壤有机质的60%-80%。土壤有机碳中有一些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等因子变化的反应回比总有机碳更敏感,这部分碳被称为活性有机碳,可作为有机碳早期变化的指示物,而非活性有机碳则表征土壤长期积累和固碳能力。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概念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含量即答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含量就是土壤有机碳,前一个的范围比后一个要大的多。

       

 

上一篇: 戎军碳溶有机肥——使富碳农业成为现实

下一篇: 花钱都买不到的施肥技术,一定要学会!